Friday, 26 June 2009

Britain the Wonderland INFO - London 

London

Performances

Peter Pan

The history of J.M. Barrie and his Peter Pan is an endearing and enduring one; indeed, the real-life events of the author telling stories about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 to the Llewelyn Davies children in Kensington Gardens formed the basis of the 2004 film Finding Neverland. And you'll be able to find Neverland in the very park where the magic began over 100 years ago. The Neverland Pavilion is a rather whizz-y, in the round theatre with 360 degree projected scenery, ensconcing the audience in the midst of Peter Pan's adventures as he flies faraway over London with Wendy, John and Michael, embarking on a journey that will lead to the Lost Boys, Tinkerbell, kidnappings, the ticking crocodile and, ultimately, Captain Hook's ship.


位址 Kensington Gardens, Westminster, London, W2 3HJ

演出時間 1930

費用 £ 22.5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ndrew Lloyd Webber's most enduring hit has been running since 1984 and is still as popular with audiences and critics as it ever was. Phantom of the Opera tells the haunting tale of the tragic love between a beautiful singer and a scarred composer, who lives beneath the majestic Opera House in Paris. The fine Victorian auditorium of Her Majesty's Theatre sets the mood perfectly for a thoroughly sinister romance, with some great swashbuckling moments and some of the grandest musical setpieces of all time. One of the best from a master of the musical art.


位址 Her Majesty's Theatre, Haymarket, Westminster, London, SW1Y 4QL

演出時間 1930

費用 £ 23.5


Chicago


The saga of a chorus girl who gets away with murder thanks to her sleazy lawyer was a flop in the 1970s as audiences found the subject matter too bleak. However, recent Broadway and London revivals of Chicago have been huge successes, spawning the film version which swept the boards at the Oscars. It's an all singing and dancing affair at the Cambridge Theatre, with some show-stopping set pieces. This musical has been a real hit with audiences and features some memorable show tunes, but above all, it's the costumes and slick style that make it such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Dozens of fishnet-clad chorus girls, regular celebrity appearances in the lead roles and a chic, pared-down set create a sense of timeless cool.


位址 Cambridge Theatre, Earlham Street, Westminster, London, W1D 7DY

演出時間 2000

費用 £ 23.5

London

Museums & Galleries

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


世界著名的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與法國巴黎的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以及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齊名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事實上1753年就成立的大英博物館不但是最早成立的, 就收藏品的數量上來說, 七百萬件的珍貴文物更是遠遠地超過了羅浮宮與大都會展品加起來的總合之三倍左右, 不過因為展示空間有限, 所以能夠展出的收藏品其實只是總收藏品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除了博物館前的一片小廣場之外, 其實整個館區是和附近的建築可以說是緊緊相鄰的。博物館前八根羅馬式的圓柱加上屋頂三角形的浮雕正完完全全符合我們心中對博物館最經典的印象, 或許說, 我們對博物館造形的認知應該就是從大英博物館來的。


進入博物館之後, 明亮的大中庭(Great Court)2000年底由Norman Foster建築事務所設計的玻璃屋頂讓這個空間成為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 立體圓環拱形從周圍四方的建築變化連接到中間圓形的閱覽室, 由2463塊三角形的玻璃片構成, 濃厚的雲層讓光線透過玻璃後落在白色的大理石上有點偏淡綠的色調。 這個立體的屋頂不但本身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 從各個角度觀看都十分地有趣。 偶爾出現的太陽更將骨架的線條投影在大中庭與閱覽室的牆上, 讓人無法將注意力移開。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分別為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東方館、史前及歐洲館、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大英博物館將所有的展覽館從一號編列到九十五號, 並貼心地在地圖上將最精華不可錯過的展品的展館號碼列出來。 只要按圖參觀就不會錯過不看可惜的文物。



位於四號"Egyptian Sculpture(埃及雕塑)"展覽室的"Rosetta Stone" 可說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石。 這塊原本屬於埃及的黑色大理石, 上面分別以埃及象形文, 埃及草書, 及古希臘文等三種文字分別刻了相同的內容。 也就是因為發現了這塊石頭, 考古學家才能將這三種文字互相對照比較, 用世人還能夠懂得的古希臘文將前面兩種早已失傳的古文字的文字結構給解讀出來。 所以這塊石頭就等於一把打開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的鑰匙, 對於瞭解古埃及文化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十八號"Parthenon Sculptures(帕德嫩神廟雕刻)展覽室,一整個展館以雅典原神廟的空間比例將所有的大理石雕刻排列出來,許多展品充滿了爭議。這些原本屬於希臘的帕德嫩神廟的文物, 一直是個希臘與英國之間的議題: 希臘政府希望大英博物館能夠將這些當初英國人搶來的文物歸還, 不過到目前為止,包括埃及, 希臘為首的等等國家都還沒有成功要回的例子。雖然說當初要不是大英博物館去搶來好好保存, 許多文物可能就會被戰亂或私人收藏家給搶去了,至少目前大家還能夠在博物館裡好好地欣賞這些文物; 不過這些國家已經有能力也懂得保存自己的文化資產了, 大英博物館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 其實應該要尊重當局, 將文物歸還給原國才對。


六十一至六十五號的五間Ancient Egypt(古埃及)展館,展示了各種的埃及文物,據說是除了埃及開羅博物館之外最完整大量的收藏。 尤其是六十二號與六十三號展覽室收藏著各種時期的各式木乃伊, 從人的木乃伊到馬的甚至是貓的木乃伊都有,許多乾癟的屍體就這樣赤裸裸地展示出來, 滿足了大眾對木乃伊的好奇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一陣子電影印第安那瓊斯 第四集中所描述的水晶髑髏頭, 在大英博物館也有展出,不過這個展品後來被證明是贗品。 這個水晶髑髏可以在二十四號展覽室看到。 這個以"Living and Dying(生與死)"為主題的展館展出許多各種文化形形色色的生死觀, 其中還可以看到復活島的Moai(毛艾巨石像)呢。


位址 Great Russell Street, WC1B 3DG

開放時間 1000 ~ 1730

費用 Free


泰特現代美術館

Tate Modern


泰特美術館最早於1897年成立開放。其實當時的原名應該是National Gallery of British Art(不列顛國家美術館),不過因為創辦人Henry Tater爵士的關係,大家反而對於泰特美術館這個名稱比較熟悉。



最早這間美術館主要的目的是要來收藏亨利泰特爵士捐給國家的十九世紀不列顛的繪畫與雕刻作品,後來許多National Gallery(國家美術館)所收藏的不列顛作品也都轉到這裡來收藏展出。如今,泰特美術館成為了四間泰特美術館大家族,其中包括位於倫敦的Tate Britain (泰特英國美術館)Tate Modern (泰特現代美術館),位於北方利物浦的Tate Liverpool (泰特利物浦美術館) 及位於非常西南的St IvesTate St Ives (泰特聖艾富思美術館)


2000年成立的Tate Modern,主要收藏1900年以後到現今的英國與國際現代與當代作品。Tate Modern很特別的地方是,整個美術館是由一個巨大廢棄的火力發電廠所改建的,所以大廳的"Turbine Hall"有著超級大的空間可以放置一些平常美術館擺放不下的巨型作品。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建築四四方方的堅固造型,磚牆的材質,少許的室外採光本身就給人一種巨大,空曠,重工業的風格, 令人不由自主地去幻想當年機械還在運轉的景象。老式的設計加上現代的燈光,平面設計與電扶梯,構成另外一種詭異的現代氛圍。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受到強烈的衝擊。


位址 Bankside Power Station, 25 Sumner Street, SE1 9TG

開放時間 1000 ~ 1800

費用 Free


英國國家畫廊

The National Gallery


國家畫廊位於英國英格蘭倫敦市區、特拉法加廣場北面,建於19世紀初其是英國倫敦相當受歡迎的國家美術館之一,目前以西元1824由企業家John Julius Angerstein花費巨額英鎊所蒐集到的38件畫作為國家畫廊收藏的核心,當時吸引了許多上流社會人士和藝術愛好者前往參觀,便以這些作品為基礎逐漸增加展品的內容,從西元1250年至1900年不等,擁有許多西方歐洲的油畫收藏 。


英國倫敦國家畫廊匯集文藝復興的經典名作,收藏品已達20000多件,囊括西方美術史各時期、各派別的作品,包含波提切利、芬奇、米朗琪、塞尚等藝術名家 的作品,精彩度毫不遜色羅浮宮,著名的作品像是《基督變容圖》等,其中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巨作,而另一部分是北歐國家繪畫,以荷蘭和佛蘭德斯 的作品為代表,另外還有義大利威尼斯畫派和法國後期印象派作品的展出。


位址 Trafalgar Square, WC2N 5DN

開放時間 1000 ~ 1800

費用 Free


杜莎夫人蠟像館

Madame Tussauds


全世界有八座杜莎夫人蠟像館,倫敦總館由杜莎夫人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創立。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歷史,要從十八世紀的杜莎夫人談起。本名瑪麗。格勞舒茨(Marie Grosholtz),1761出生於法國史特拉斯堡,她的父親在普魯士戰爭中死亡,年紀輕輕的瑪麗前往母親的雇主菲力。科提斯(Philippe Curtius)醫師家中擔任女管家,並在科提斯身旁學會了蠟塑的手藝,當年科提斯為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製作了一尊蠟像,是目前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藏品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


  1770年科提斯開辦了第一間蠟像館,1776年並將展覽移至巴黎皇家宮殿舉辦;1777年,科提斯推薦年僅十七歲的瑪麗承接名人的蠟像製作,並發表她第一個蠟像作品哲學家和科學家伏爾泰(Francois Voltaire),也為其他名家像是美國駐法大使富蘭克林、盧梭等偉人製作蠟像,她的作品廣受好評,因此,被邀請到皇宮內教授路易十六之妹的藝術教育。法國大革命後,瑪麗為受害者製作頭顱的面模,並被迫為法王路易十六和其他皇親國戚製作死亡面具


  1794年科提斯逝世,並將他的蠟像作品轉給杜莎夫人,但由於拿破崙戰爭的緣故,杜莎夫人只能待在倫敦無法回到法國,因此,她就帶著許多蠟製藝術品遊走英格蘭和愛爾蘭,並於1835年在倫敦貝克街舉辦一個永久性的展覽,到了1850年杜莎夫人逝世,但她製作蠟像的精神永存在人們的心中;1884年杜莎夫人蠟像館遷入今日倫敦的館址,雖然1925年中的火災毀損了許多蠟像,但由於模具保存尚好,因此都可重新製作。


位址 Marylebone Road, London, NW1 5LR

開放時間 0900 ~ 1800

費用 £ 12.5(After 1700)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Old Royal Observatory


格林威治廣為人知的一大原因就是耳熟能詳的「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這個名稱源自於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會中確定將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的子午線以格林威治為準,也就是經度0度通過格林威治天文台,同時全球時間時區的度量也以格林威治為基準。



目前的英國皇家天文台在劍橋,因此把格林威治天文台稱之為舊皇家天文台(Old Royal Observatory)。舊皇家天文台位於格林威治公園的小山坡上,遠遠即可看到洋蔥般造型的建築物,由鼎鼎大名的建築師列恩(Christopher Wren)所設計,洋蔥屋頂下有英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另一端同樣由列恩設計的伏藍史迪之屋(Flamsteed House),是第一位英國皇家天文學家伏藍史迪研究天文之處,屋頂上方的紅球每到下午一點鐘就會從杆上掉落,讓航行於泰晤士河的船隻對時。



走進舊皇家天文台中庭庭院,可以看到一條銅線,就是子午線的象徵。目前舊天文台內的展示品多為各種度量、計時器,以及天文、星象相關資料的儀器。


位址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 Queen's House (Romney Road Greenwich SE10 9NF)

開放時間 1000 ~ 1700

費用 Free


London

Historical Buildings

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Platform of nine and three quarters


King's crossSt.Pancras兩個車站相臨在一起,而且都和哈利波特有些關聯,羅琳幾乎在每一集霍格華茲開學的時候都會提到國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造成遊客們一到國王十字車站就很想瞧瞧月台的廬山真面目,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我們這種麻瓜是不可能親眼看到的呀!國王十字車站一方面也滿擔心遊客因此群聚在第九月台和第十月台之間流連忘返,只好非常貼心地再車站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準備一面牆......


「哈利波特才不是在King's cross那麼狹小的車站拍攝的!St.Pancras車站的官方網站上非常堅持表示,「可憐的國王十字車站,完全不能和St.Pancras有著天生的電影明星美貌相提並論!」如此嘲弄國王十字車站一番不但嗆聲電影是在St.Pancras拍的,還暗示King's cross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不是真的!!


位址 King Cross Railway Station

開放時間 All Day

費用 Free


英國國會大廈

House of Parliament ( Palace of Westminster )


英國國會大廈簡介

英國國會大廈位於英國英格蘭倫敦西敏地區、西敏寺附近的泰晤士河畔,是英國國會(上議會和下議會)的所在地,原名稱為西敏宮,於西元1042年懺悔者愛德華建立,原本是皇室的居住所在地,但在1512年西敏宮發生大火後皇室變遷往白金漢宮,而重建完成的西敏宮便成為英國 相當重要的國會所在地;西敏宮由於相當珍貴的建築藝術,與西敏寺相同在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英國國會大廈西北角還有舉世聞名的大笨鐘。


英國國會大廈-建築介紹

英國國會大廈經火災後改建成為古典的哥德式建築,歷史最悠久的部分為西敏廳(Westminster Hall),英國國會大廈內分為上議院與下議院開會的所在,上議院是皇室王座設置的地方,因此整體建築裝潢呈現較為華麗堂皇,而下議院則呈現莊嚴的氣氛, 佔地約為2000平方公尺並設有1000多個的議員座椅,在下議院大廳天花板裝飾著威尼斯風格的馬賽克壁畫,牆壁上則是英國女王和英國著名政治家的塑像; 而下議院設有畫廊,其左側有著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塑像供人瞻仰,並附有約1000間的房間和11處中庭,英國國會大廈在空間與規格上都具有一定的設計美感。


英國國會大廈-大笨鐘(Big Ben)

大笨鐘位於西敏廳外側,又稱為大鵬鐘或威斯敏斯特宮鐘塔,是英國倫敦的代表性建築和旅遊景點,鐘塔高310英 呎、大共鳴鐘直徑9英尺、重13.5噸,大笨鐘建於1858410日是英國最大的鐘,分針約有14英呎,並利用人工發調每個小時報時一次;大笨鐘除了 是英國代表的建築以外,也是英國人慶祝新年的地方,各個媒體會在新年倒數時將大笨鐘的聲音傳送到全國,慶祝新的一年到來,讓鐘聲溫暖市民的心。


位址 Parliament Square,Westminster, St Margaret Street, Westminster, London, SW1A 0AA

開放時間 House of Commons, main chamber: Wed 11:30 - 19:30

Westminster Hall: Tue & Wed 9:30 - 11:30 & 14:00 - 16:30

Prime Minister's Question Time: Wed from 12:00

費用 Visitor's Gallery free ; Tours: £8(Concessions)


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之一,位於西敏區國會大廈的旁邊。 雖然中文名字令人困惑地被翻譯成西敏"",可是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天主教教堂。 這個超大型的哥德式建築從上方鳥瞰就是個巨型的十字 架。 從西元1065年由英國其中一位君王"懺悔者愛德華"再次修建完成開始算到現在,西敏寺已經擁有將近一千年的歷史。 從隔年開始,西敏寺就成為所有為英國君主舉行加冕典禮的地方。 雖有例外,但是非常地少。 除此之外這裡還埋葬了許許多多英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皇室人物或在文學,音樂,科學等各方面上有斐然成就的知名人物,包含達爾文、邱吉爾、牛頓和瓦特等等 。 對許多人來說,能夠被安葬在西敏寺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尊榮。


西敏寺整體的色調為灰色,以燙金雕花和鑲嵌的圖案裝飾,凸顯一種十分華麗富貴的風格,搭配廣場上美麗的雕像更是襯托出西敏寺不凡的建築藝術;西敏寺 的特色相當多樣,雍容華貴的禮拜場所、繁華不失莊重的大祭壇和英國空軍紀念禮拜堂等等,搭配上其他雕刻或油畫作品,讓西敏寺在英國的歷史上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西敏寺絕對是個超重量級的倫敦景點。 它悠久的歷史,與皇室密切的關係,風格超級華麗的建築及教堂裝潢,無數栩栩如生的雕像,各個歷史名人的陵墓,教堂的裝飾,各式皇室的徽章都有看頭極了! 其中亨利七世禮拜堂(Lady Chapel),加冕寶座(Coronation Chair),詩人角落(Poet's Corner)等等都是不可錯過的重點。



西敏寺每個整點都有一分鐘左右的禱告,屆時不妨停下腳步,加入默禱,享受一下寧靜的西敏寺沉默的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黛安娜王妃的葬禮也是在這裡舉行的。


位址 Dean's Yard, Westminster, London, SW1P 3PA

開放時間 0930 ~ 1645

費用 £7(Concessions) Audio Guidance : Free


白金漢宮

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漢宮簡介

白金漢宮位於英國英格蘭倫敦市中心,是英國君主的官邸,也是國家慶典和皇家娛樂的地方,白金漢宮佔地約為16萬平方公尺, 由聖詹姆斯公園(StJames's Park)、格林公園(Green Park)和白金漢宮花園所組成,其附屬建築還有皇家畫廊和馬廄;目前白金漢宮大廳、皇家畫廊和馬廄有對外開放參觀,廣場上每天早上都進行禁衛軍換崗典 禮,是來到這裡必看的行程之一,如果宮殿上方飄揚著國旗,那代表著英國女王目前正在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建築風格

白金漢宮建築風格為新古典主義路線,5層樓高的建築其中2層為附屬層,是服務人員專用因此高度較低,外觀的建築材 料為巴斯石灰岩,內部則以人造大理石和青金石為主、其他建材為輔,打造出專屬白金漢宮的華麗堂皇;白金漢宮正門的廣場有鐵欄,是皇家禁衛軍換崗典禮的場 所,因此常常吸引民眾在此聚集,而在廣場外有一座維多利亞女王雕像,手持權杖有天使的象徵;正門東北方經過林蔭路即可到達特拉法爾加廣場。 


白金漢宮-歷史發展

白金漢宮建於西元1703年至1705年,是當時白金漢公爵所建城的府邸,是今日白金漢宮的主體建築,1762年 喬治三世買下白金漢府邸當作王后的私人宮殿,並由約翰‧納西和愛德華‧布羅爾兩位建築師擴建,成為三邊環繞的格局;1825年喬治四世續聘約翰‧納西對白 金漢府邸擴展並改名為白金漢宮;1837年為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皇家便從聖詹姆斯宮移入白金漢宮,確立白金漢宮成為英國王室的正式宮殿,至1851年白金 漢宮在政面增建一棟建築,將入口處的大理石拱門搬至海德公園;1992年由於溫莎城堡火災損害,為籌建修建的經費便將白金漢宮大廳開放民眾參觀,民眾亦可 前往皇家畫廊和馬廄欣賞許多歐洲經典繪畫作品,包含魯本斯、倫勃朗、弗美爾、蓋恩斯巴勒和卡拉內羅等著名作家的作品都在白金漢宮展出。


位址 Buckingham Palace Road, SW1A 1AA

開放時間 0945 ~ 1800

費用 £12.5(Concessions)


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舉世聞名的英國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隔著泰晤士河與對岸的Tate Modern(泰特現代美術館)遙遙相望。 大教堂巨大的白色圓頂已經成為大家腦海裡倫敦天際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這座獻給使徒保羅的宏偉天主教大教堂算是從西元604年建立以後的第四代建築。 上一代的大教堂被1666年著名的倫敦大火燒毀,現有的大教堂則由建築師"Sir Christopher Wren"和其他重建的建築一起規劃設計,在1675年開工,1710年建造完成。這座聖 保羅大教堂的舉行過許多隆重的典禮。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當年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在這裡舉行的世紀婚禮。 更早之前還有另外三場罕見又隆重的國葬也在這裡舉行。 三位喪禮的主角全都是在世界赫赫有名的歷史知名人物。 包括了Lord Nelson(納爾遜將軍)the Duke of Wellington(威靈頓公爵)Sir Winston Churchill(邱吉爾爵士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首相邱吉爾)



Horatio Nelson
納爾遜將軍( 英國皇家海軍司令 )

他一生參加過四次大型的海戰,從來沒有輸過。 他在前幾次的海戰中失去了右眼還有右手臂,更在第四次的"The Battle of Trafalgar"(特拉法加戰役)光榮殉役。 所以在倫敦的Trafalgar Square 特拉法加廣場四隻巨銅獅的正中央,有著納爾遜將軍的紀念柱。 納爾遜將軍所帶領的皇家海軍成功地阻止拿破崙的法西聯合艦隊登陸英國,保衛了英國本土的安全,並以寡擊眾,摧毀了法西聯合艦隊,除去對英國的威脅,確立了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納爾遜將軍也成為英國人的民族英雄。

The Duke of Wellington 威靈頓公爵

他最著名的事蹟就是在慘烈的滑鐵盧之役率領英德俄聯軍打敗了法國的拿破崙大軍,徹底毀滅了拿破崙的野心。 也成為挽救歐洲的英雄,更是當時歐洲最知名的人物。 儘管晚年他的地位與威望不像滑鐵盧之役勝利之後那樣崇高,甚至不得人心,但他當年偉大的成就仍然不容抹滅。


Sir Winston Churchill
英國首相邱吉爾

他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帶領英國聯合美國跟德國納粹奮戰。 最後取得勝利,奠定了他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甚至還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諷刺的是,儘管如此,他還是輸了英國國內的選舉。


聖保羅大教堂可以簡單分成三個部分。 一樓華麗的教堂大廳(Cathedral Floor),埋葬著知名人物的教堂地下室(Crypt)與二樓以上的圓頂區(Dome)


一 樓的教堂大廳佈滿了許許多多壯觀華麗的大理石雕刻紀念碑。 站在教堂中殿(Nave)的中央可以一眼望盡整個龐大的教堂空間,精細的牆壁雕刻與壁畫還有金碧輝煌的古典裝飾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黑白相間的格子地板,高聳的圓形屋頂,色彩斑斕的彩繪玻璃配上自然採光與大弔燈的光線讓這間三百年的大教堂有氣勢極了。 教堂裡還可以見得到歐洲第三大,音樂家孟德爾頌親自彈過的1695年的管風琴。


教堂的地下室則是埋葬著許多對英國與世界有著傑出貢獻的人物。 除了之前描述過的納爾遜將軍,威靈頓公爵之外,設計聖保羅大教堂的建築師"Sir Christopher Wren"也埋葬在這裡。 值得一提的是,聖保羅教堂的地下室是西歐當中最大的一個地下室。 而且聖保羅大教堂的地下室與一樓的教堂區域有著相同形狀的空間規劃是很不常見的。


聖保羅大教堂的365英尺高的圓形屋頂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形屋頂之 一。 從大廳往上觀看高聳的圓形屋頂的景象令人難忘。 圓頂內壁還有壁畫描述使徒保羅一生中的重要片段。 聖保羅大教堂其實有三個圓頂。 一個是從外觀上看到的巨大圓頂,而我們看得到的圓頂內璧其實是較小的另外一層。 最頂端還有一個小圓頂支撐著金球。 和西敏寺一樣,聖保羅大教堂從空中俯瞰也是設計成十字的形狀。


從一樓爬259階階梯可以到達所謂的"Whispering Gallery",因為圓頂結構的關係,所以理論上如果在這一端面對牆壁細語,因為聲波反射的物理原理,在正對面可以清楚地聽到。 我們相信四下無人的時候也許可以聽見細語,不過如果到處都是觀光客在參觀講話的話,細語很難聽見的。 在這裡可以向下俯瞰30.2公尺外的一樓大廳,還可以把圓頂內部的壁畫與雕像看得更清楚。 如果爬378階的樓梯就會到達位於室外的"The Stone Gallery"。 這個離地面53.4公尺的平台環繞著圓頂的下端,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看教堂週遭及遠方的好風景。 由於教堂在進行的整修,更高的一層達85.4公尺的"Golden Gallery"已經被關閉數個月了。 不然爬了530階之後可以在上面可以看到更棒的風景。 其實大家也不用那麼辛苦,聖保羅大教堂的網站有提供虛擬的參觀畫面,其中有一點就是在最高的"Golden Gallery"拍攝的。 所以大家也不需要那麼辛苦爬那麼高的樓梯,滑鼠點一點就可以在電腦螢幕上看到這樣的風光。 當然電腦上的畫面比不上親眼看到的好風景,不過有看到還是聊勝於無。 據說在建造圓頂的時候,建築師Sir Christopher Wren 一個星期都會搭乘一個籃子吊到圓頂一次來檢查進度。 等到要完工的時候他已經年高76歲。 最後一塊石頭則是由他的兒子放置完成的。聖保羅大教堂目前正在進行一個四千萬英鎊的整修與清理工程,為明年的三百週年紀念作準備。 這算是有史以來教堂第一次的全面性大整修。 等到整修完成,聖保羅大教堂又可以恢復當年Sir Christopher Wren設計建造完成的最原始風貌。



位址 St Paul's Churchyard,City,London,EC4M 8AD

開放時間 Weekdays 0830 ~ 1600 ( Guided Tours at 11:00,11:30,13:30 & 14:00 )

費用 £8.50 (Students)


倫敦塔橋

Tower Bridge


倫敦塔橋簡介

倫敦塔橋位於英國英格蘭倫敦東部、橫跨泰晤士河,是從泰晤士河口算起連接倫敦南北區的第一座橋,為倫敦的象徵因此享有「倫敦正門」的美譽;19世紀 下半倫敦東部因為經濟發展需要一座橫跨泰晤士河解決兩岸繁忙交通問題的橋樑,於是1876年倫敦社會組織開始了新橋設計方案競賽,最後於1884年決定採 用霍拉斯˙瓊斯先生的設計;1886年展開建橋工作,歷經近9年,倫敦塔橋於1894630日開始對外開放,是當時通往倫敦城的主要入口,也是世界上 最大且先進的一座橋樑,直到現今倫敦塔橋是遊客前來英國倫敦旅遊的著名景點,更是英國著名的建築物。


倫敦塔橋-建築介紹

倫敦塔橋兩端由四座石塔連接,共用36857噸混凝土、27260噸磚及11300噸鋼鐵製作而成,兩座橋基高7.6公里、相距76公尺,橋基上建 有兩座花崗岩與鋼鐵結構、高40公尺的方型五層主塔,塔基以鋼纜吊橋與兩岸相連,塔上建有五個小尖塔的大理石屋頂,更顯倫敦塔橋的高聳壯觀;倫敦塔橋橋身 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供遊客觀賞用的懸空人行道,下層可供車輛通行,當有船隻通過時,倫敦塔橋主塔內的機器會啟動將上千噸的橋身向上折起讓船隻通行,最 初倫敦塔橋塔內是由蒸汽驅動液壓來控制橋面的升降,1976年後蒸汽已被電力機取代至今,是倫敦塔橋的一大特色。倫敦塔橋塔內設有樓梯,遊客可在此登塔遠眺,盡情欣賞倫敦泰晤士河的迷人風光,感受倫敦塔橋的美麗壯觀,塔內還有展示倫敦塔橋過去至現在圖像與昔日蒸汽驅動的博物館、展覽廳及商店等,讓遊客體驗在倫敦塔橋中參觀與購物的獨特樂趣



位址 Tower Bridge Road, Southwark, London, SE1 2UP

開放時間 Summer Tue to Sat 1000 ~ 1830

費用 £7


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


倫敦塔簡介

倫敦塔位於英國英格蘭倫敦金融區東部、泰晤士河畔和塔橋旁,周圍景觀相當優美,可望到對岸的貝爾法斯特號戰艦和倫敦市政廳, 因此倫敦塔是英國倫敦是相當著名的旅遊景點,是由10幾座堡疊砌交錯而成,官方名稱翻譯為『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倫敦塔是陸陸續續完工的,總 佔地面積約為70000平方公尺,歷經英王威廉一世、諾曼王朝、金雀王朝和都鐸王朝的修建,完成了今日我們所建的倫敦塔,其豐富的歷史價值已在1988年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倫敦塔現在不僅是英國倫敦市建築的的象徵,裡面還珍藏不列顛王國的王冠寶石、皇家軍械庫和羅馬要塞城牆的遺跡。


倫敦塔-歷史發展

倫敦塔原先是一座羅馬城堡,在1078年英王威廉一世為了保護倫敦市內的諾曼人,便下令以法國大理石建造白塔防禦, 之後獅心王理查將泰晤士河引入增建護城河,亨利三世更加以修建,1204年約翰國王統治時期倫敦塔成為皇家動物園,但在新建立的攝政公園和倫敦動物園即將 開幕後,倫敦塔的獅塔也被拆毀只留下獅門;倫敦塔曾經成為牢獄之地以及軍事要塞,不僅是倫敦軍械局的總部,1978年曾經關過亨利‧勞倫斯這個唯一一個美 國犯人,1914年倫敦塔成為槍決11個德國間諜的所在地,而最後被關在倫敦塔內的則是一位英國軍官Norman Baillie-Stewart;目前的倫敦塔雖然不再僅限於王室,但還是保有王室官邸,因此會有哨兵在此駐守。


倫敦塔-建築介紹

倫敦塔的眾多塔群中以中心諾曼第風格的『白塔』為主,也可稱為大塔或中央要塞,是倫敦塔中最古老的建築物,高90英 呎、根基厚15英呎並建有塔樓,白塔內有一座為是享利八世為了放置武器而建的武器庫,展出享利八世的所有品和歐洲的甲冑以及中世紀的各種武器;另外白塔內 有一個聖約翰教堂,是目前保留下來的教堂中最古老的一座,與白塔一樣呈現諾曼第風格的建築外觀,在氣氛上顯得莊嚴肅穆;白塔周圍並建有許多內外四層的防禦 性建築,13座內層防禦性功能塔群以『威克菲塔』和『比徹姆塔』最為有名,而外層防禦性的塔群有『中塔』和『井塔』等6塔、2堡;『聖湯瑪士塔』中有一到 『叛徒門』,其原本是保護塔門的入口但由於關在這裡的政治犯都會經過此地因此稱之;『血塔』位在叛徒門旁,因為英國歷史上的流血事件而得名,塔內的珍寶館 展示著各式各樣關於英國王室的王冠、權杖、珠寶等等珍品,其中座著名的為『大英帝國的皇冠』和鑲上名為非洲之星的鑽石的『權杖』。



位址 Tower Hill, EC3N 4AB

開放時間 Tue to Sat 0900 ~ 1730

費用 £14.50 (Concessions)


London

Modern Buildings

倫敦眼

London Eye


倫敦眼簡介

倫敦眼(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位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南畔,鄰近西敏市的國會大樓和大笨鐘,又名千禧之輪(Millennium Wheel),是世界首座景觀摩天輪,目前僅次於新加坡FLYER摩天輪,是世界第二座大的景觀摩天輪;英國倫敦眼景觀摩天輪於西元1999年年底,為慶 祝2000年千禧年的到來而開幕,是一座預定5年後拆除的暫時性建築,但相當受到當地民眾和遊客的歡迎,於是當地市議會便決定長期保留倫敦眼建 築,2005年倫敦市長利文斯通表示堅決維護倫敦眼作為倫敦地標,讓更多來到英國倫敦旅遊的民眾感受倫敦眼之美,倫敦眼人氣並超過法國艾菲爾鐵塔、義大利 比薩斜塔及美國自由女神像等傳統地標,成為世界最佳的旅遊景點。


倫敦眼-建築介紹

英國倫敦眼景觀摩天輪是馬克與巴菲爾德夫婦(David Marks and Julia Barfield)所設計,由英國航空出資共同實踐這個跨時代的新建築里程標,英國倫敦眼總高度約為135公尺、重1600頓,設有32個如同膠囊、長8 公尺、寬4公尺以強化玻璃打造而成的座艙,每一個座艙可搭程約25名乘客,並設有空調系統因此不能開窗,倫敦眼景觀摩天輪旋轉速度每秒約026公尺,因 此一圈約需時30分鐘,以輪軸固定及機械傳動系統,360度無障礙視野緩慢迴轉,讓遊客擁有一個安穩的環境欣賞英國倫敦最美的景色。


倫敦眼跨年煙火秀

倫敦眼的跨年煙火秀起源於西元2003年底,每年皆可為英國倫敦帶來大批可觀的觀光人潮,每到跨年當天70萬人次的 觀光客把泰晤士河岸擠得水洩不通,在一片興奮的高聲倒數下,沉穩的大笨鐘敲起了午夜12點的鐘聲,璀璨的煙火自倫敦眼點燃,環繞綻放;泰晤士河面上亦有令 人目不暇給的煙火自四面發射,五顏六色火樹銀與千變萬化聲光秀花高低相應,照亮倫敦的夜空,帶領大家進入新的一年


位址 Jubilee Gardens,South Bank, Lambeth, London, SE1 7PB

開放時間 July & August: 1000 ~ 2130 Daily

費用 £17


聖瑪莉艾克斯30(小黃瓜大樓 )

30 St.Mary Axe


跟之前介紹過的大英博物館大中庭的玻璃屋頂, 還有跨越泰晤士河連結聖保羅大教堂與泰特現代美術館之間的人行步道橋"千禧橋"一樣, 這棟建築也是由英國建築師 Norman Foater勛爵的事務所設計的摩天大樓。 這棟小黃瓜建築有四十層樓, 高180公尺, 是歐洲第三十一高的建築, 也是英國第六高的建築。


小黃瓜這個名稱的由來至少可以追溯到1999年,其所指的是這棟大樓極度非正統的外觀建構。此外,由於大樓外觀在某種程度上近似於菲勒斯(陽具)圖騰的意象,所以也衍生出了其他的一些暱稱如:性愛小黃瓜(Erotic Gherkin),高聳的諷刺(Towering Innuendo,挖苦其因為自身缺陷或不足而建構作為補償或安慰)以及水晶菲勒斯等(Crystal Phallus)


最近的摩天大樓建築設計趨勢好像都是用最基本幾何的立體造型搭配最現代的材質, 並且在細節上面作精心的設計。 例如這棟建築, 整體的造形很簡單地就像顆尖尖的子彈, 可是搭配上菱形鋼骨的結構, 加上雙色調玻璃巧妙地排列, 呈現出一種螺旋動感的美感。

這棟大樓是棟商業辦公大樓, 由Swiss Re 保險公司, IVG Immobilien AG 房地產公司, Evans Randall 私人投資銀行, 及Kirkland and ellis 律師事務所租用了大部分的樓層。 2005年底, 這棟大樓被票選為全世界最喜愛的建築。 2007年二月, 房地產公司IVG Immobilien AG Evans Randall 私人投資銀行共同購買了這棟大樓, 總共花了6.3億英鎊 (相當於台幣三百二十億)


值得一提的是, 這整棟玻璃帷幕大樓, 只有一片玻璃不是平的玻璃,那就是在大樓頂端的玻璃圓頂蓋。 其中這棟大樓的頂樓則是間叫作40|30酒吧/餐廳,擁有360度遠眺倫敦市景觀的絕佳視野。


位址 30 St Mary Axe, Aldgate, City, London, EC3A 8EP

開放時間 All Day

費用 Free


No comments: